狗狗腳掌紅腫臭臭?小心趾間炎!完整症狀、治療與預防指南
※ 最新更新資訊
📝本篇文章於 2025/10/03 更新,新增「常見原因」、「日常照護」與「常見Q&A」。
目錄
▍前言
你有沒有發現,家裡的狗狗最近總是一直舔腳、啃腳,甚至還有點跛腳?靠近一聞,腳掌還散發出臭味!
這些看似小狀況,其實很可能是 狗狗趾間炎 在作祟。
趾間炎又稱「趾間膿皮症」,是台灣狗狗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。它好發在腳趾縫或腳掌部位,輕則紅腫、掉毛,重則化膿滲血,甚至讓狗狗痛到不敢踩地。如果拖延不治療,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全身感染。身為毛孩家長,千萬不能掉以輕心。
▍什麼是狗狗趾間炎?
狗狗趾間炎( pododermatitis )是指腳趾或腳掌皮膚發炎的統稱,它並不是單一疾病,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症狀。
最常見的狀況是前腳發病,但也可能同時出現在多隻腳掌。除了腳趾間,肉墊、指甲周圍也都有可能受到影響。
▍狗狗趾間炎的常見原因
① 過敏反應
-
異位性皮膚炎、食物過敏、環境過敏(花粉、塵蟎、清潔劑)都是常見誘因。
-
這類趾間炎通常會反覆出現,特別容易在換季或環境變化時發作。
② 潮濕與細菌感染
-
狗狗腳掌有汗腺,如果洗澡後沒有徹底擦乾、或長時間待在潮濕環境,細菌、黴菌、酵母菌就容易滋生。
-
常見症狀是 腳臭、紅腫、甚至化膿。
③ 外傷與摩擦
-
戶外奔跑、踩到異物,或長時間關籠導致腳趾卡在縫隙,都可能造成傷口進而感染。
④ 毛囊蟲或寄生蟲感染
-
特定犬種如沙皮犬、鬥牛犬,特別容易感染毛囊蟲。
-
若平常驅蟲不足,寄生蟲鑽入皮膚後會引起劇烈搔癢,狗狗會拼命舔咬腳部。
⑤ 心理行為因素
-
長時間獨處、焦慮或無聊的狗狗,可能透過反覆舔腳舒緩情緒。久而久之,過度摩擦會造成皮膚破損,引發發炎。
▍狗狗趾間炎的症狀表現
飼主可以從以下幾個徵兆判斷:
-
一直舔腳、啃腳:頻繁出現舔腳行為,甚至影響睡眠與活動。
-
腳掌紅腫或有膿包:初期像小紅點,嚴重會化膿、滲液。
-
腳掌有異味:潮濕環境讓細菌滋生,常伴隨刺鼻氣味。
-
走路跛腳:因疼痛不敢正常踩地。
-
慢性變化:長期反覆發作會出現 色素沉著、肉墊增厚,代表已經轉為慢性病變。
▍狗狗趾間炎會自己好嗎?
多數情況下,趾間炎不會自己痊癒。
若只是輕微刺激,可能短暫改善,但一旦有細菌感染、過敏或寄生蟲,通常都需要藉由治療才能根治。若不處理,可能導致:
-
感染擴散,出現潰瘍或蜂窩性組織炎
-
病情反覆,演變成慢性趾間炎
-
嚴重時,可能引發全身性敗血症
因此,若懷疑狗狗有趾間炎,務必盡快就醫。
▍狗狗趾間炎的治療方式
治療會依照嚴重程度與原因而有所不同:
-
輕症:清理傷口、消毒,搭配抗菌藥水或藥膏。
-
中重度:獸醫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生素、消炎止痛藥,或注射藥物。
-
毛囊蟲感染:需要專門藥物治療,並輔以頭套避免狗狗舔咬。
-
治療週期:大部分狗狗在 3 天到 2 週內可以緩解,但慢性或過敏引起的趾間炎,可能需要更長期追蹤。
🔔 貼心提醒:治療期間務必避免狗狗舔腳,可配合伊莉莎白頭套或護腳套。
▍日常照護與預防方法
飼主可以透過日常保健來降低復發率:
-
保持腳掌乾燥:洗澡或外出後,務必徹底擦乾或吹乾。
-
修剪腳底毛與指甲:避免藏污納垢,也能減少摩擦。
-
保持居家乾爽:避免潮濕環境讓細菌滋生。
-
減少籠內長時間拘束:避免腳趾摩擦受傷。
-
選擇安全路面:避免燙熱柏油路或過度粗糙地面。
-
定期驅蟲:預防寄生蟲感染。
-
營養補充:適量補充魚油、維生素 E、薑黃、益生菌,有助於皮膚健康與免疫平衡。
▍常見Q&A
Q1:狗狗趾間炎多久會好?
Ans:依嚴重程度不同,輕症通常 3~7 天可改善,中重度需 1~2 週,慢性過敏型則可能反覆,需要長期照護。
Q2:狗狗趾間炎會傳染嗎?
Ans:大多數情況不會傳染,但若是寄生蟲或黴菌引起,仍可能有傳染風險,需要依照獸醫建議進行隔離與治療。
Q3:趾間炎會不會復發?
Ans:若是過敏或潮濕環境造成,常有復發可能,因此日常照護很重要。
Q4:怎麼分辨是趾間炎還是關節問題?
Ans:趾間炎通常伴隨紅腫、舔腳、異味;關節問題則是單純跛行、關節僵硬。建議送醫檢查才能確認。
▍結語
狗狗趾間炎是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皮膚疾病。只要及早發現、盡快治療,多數狗狗都能快速康復;但若拖延或放任不管,除了讓毛孩長期疼痛,也會增加醫療負擔。
作為毛孩的守護者,我們能做的,就是透過 日常清潔、環境維護與營養補充,降低趾間炎發生率,讓狗狗健康快樂地奔跑。
※ 更新歷程記錄
📝文章更新日誌
- 2021/03/16 首次發佈
- 2025/10/03 更新,新增「常見原因」、「日常照護」與「常見Q&A」
▍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