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常見皮膚問題總整理|掉毛、搔癢、紅腫原因一次看懂

 

※ 最新更新資訊 

📝本篇文章於 2025/09/12 更新。

 

目錄
 

▍前言|狗狗皮膚問題比你想像更常見

 你是否常常發現狗狗一直抓癢、掉毛,甚至皮膚紅紅的?

事實上,狗狗的皮膚只有人類的三分之一厚度,保護力相對脆弱,因此更容易受到環境、飲食或過敏原的影響。皮膚問題不僅會造成毛孩不適,也可能影響牠的情緒與生活品質。

根據臨床觀察,「掉毛、搔癢、皮膚紅腫」是飼主最常見的皮膚問題警訊。透過早期辨識與適當的日常照護,可以大幅降低狀況惡化的風險。接下來,我們一起來看看狗狗皮膚問題最常見的徵兆。 

 

▍狗狗皮膚問題常見症狀(快速判斷指南)

 

飼主如果能夠及早發現狗狗皮膚異常,就能更快找到合適的照護方式。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徵兆:

① 搔癢不停、抓到掉毛

狗狗若出現頻繁抓癢、舔咬,甚至咬到皮膚破皮或局部掉毛,很可能代表有過敏或寄生蟲問題。

② 皮膚紅腫、出現小疹子

 局部紅腫或冒出細小丘疹,常與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或細菌感染相關,需要飼主特別留意。 

③ 頭皮屑、皮膚乾燥脫屑

若毛髮看起來粗糙、伴隨頭皮屑,可能與皮膚屏障受損、乾燥或營養不均衡有關。

④ 局部掉毛、毛髮變稀

除了換毛期的正常掉毛外,若毛髮出現不規則脫落,甚至露出紅斑或斑塊,可能是黴菌感染或其他皮膚病徵兆。

 

▍狗狗常見皮膚問題類型

以下是幾種最常見的皮膚狀況,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原因與症狀:

① 異位性皮膚炎(CAD)|環境過敏原引發

  • 成因:狗狗對花粉、塵蟎等過敏原反應過度,造成慢性發炎。
  • 症狀:臉部、耳朵、腳掌紅腫,反覆抓癢,常常伴隨皮膚變厚或掉毛。
☞ 延伸閱讀:狗狗異位性皮膚炎完整指南|症狀、治療與日常照護。

② 濕疹|潮濕環境與舔咬造成

  • 成因:皮膚長期潮濕、毛髮打結不透氣,或因過度舔咬引起。
  • 症狀:局部紅腫、滲液,摸起來濕黏,狗狗常感到強烈不適。
 

③ 過敏性皮膚炎/食物過敏

  • 成因對特定蛋白質、飼料成分或環境物質過敏。
  • 症狀:全身搔癢、皮膚紅疹,可能伴隨軟便或耳炎。
  • 提醒:與異位性皮膚炎相似,常需要獸醫協助分辨。
 

④ 寄生蟲(跳蚤、壁蝨、疥蟎)

  • 成因:外部寄生蟲叮咬或感染。
  • 症狀:劇烈搔癢、局部紅點、焦躁不安,嚴重時會掉毛或結痂。
 

⑤ 真菌或細菌感染(黴菌性皮膚病)

  • 成因:皮膚屏障受損,導致黴菌或細菌入侵。
  • 症狀:圓形掉毛、皮膚斑塊、頭皮屑,可能會有明顯異味。

 

▍狗狗皮膚問題的常見成因

什麼狗狗容易皮膚出狀況?常見原因包含:

  • 遺傳體質:部分品種天生容易過敏。
  • 環境影響:台灣氣候潮濕,塵蟎、黴菌容易滋生。
  • 飲食成分:食物過敏或營養不均衡可能影響皮膚健康。
  • 清潔習慣:洗澡過頻、使用不合適的清潔用品,都可能破壞皮膚屏障。

 

▍飼主日常照護與預防

除了就醫之外,飼主也可以透過日常管理,幫助狗狗降低皮膚問題發生的風險:

環境管理

保持居家清潔、定期清理狗狗床墊,避免潮濕環境滋生黴菌與塵蟎。

② 飲食營養

選擇均衡的飼料,並適度補充 Omega-3 脂肪酸、益生菌、維生素E 等營養素,有助於皮毛健康。

清潔習慣

根據狗狗皮膚狀況調整洗澡頻率,避免使用人用清潔用品,建議選擇溫和的寵物專用洗毛精。

日常觀察

記錄狗狗抓癢頻率、拍照追蹤皮膚紅腫或掉毛範圍,方便日後就醫時提供參考。

 

▍什麼時候該帶狗狗去看獸醫?

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疾病,治療後若缺乏良好的生活管理,症狀往往容易反覆出現。飼主的日常保養,是幫助狗狗維持皮膚健康、降低復發風險的關鍵。

以下情況代表狗狗需要專業獸醫的協助:

  • 搔癢或掉毛已經影響生活(例如半夜抓不停、情緒焦躁)
  • 皮膚有流膿、滲液、異味或範圍持續擴大。
  • 嘗試日常照護後仍未改善,甚至惡化。

 

▍結語|皮膚問題不可忽視,日常照護+專業檢查最安心

皮膚問題是狗狗最常見的健康困擾之一,雖然大部分不會立即危及生命,但若長期忽視,會大大降低毛孩的生活品質。飼主可以透過日常照護、營養補充與環境管理,幫助狗狗維持皮膚健康;同時,也別忘了在必要時尋求專業獸醫的協助,才能給毛孩最完善的守護。

狗狗營養保健

貓貓營養保健

 

※ 更新歷程記錄 

📝文章更新日誌

  • 2025/09/12 更新 

 


▍文章分類

 

部落格_狗狗專區

部落格_貓咪專區

Dr.喵小教室_新手爸媽

Dr.喵小教室_星巴哈尼小教室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